close
成語故事: 草木皆兵典故及草木皆兵的成語意思
草木皆兵?草木都是兵,那是說兵力很強力?這草木皆兵到底是代表什麼意思?讓我們一起來學草木皆兵的成語。
草木皆兵成語釋義:見到風吹草動,都以為是敵兵。比喻緊張、恐懼、疑神疑鬼。
草木皆兵成語出處/探源:明‧無名氏‧四賢記‧告貸:「遭家不造,被寇相侵,驚心草木皆兵。」
草木皆兵成語典故:西晉末年,前秦國王符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大舉南侵,晉國則派謝玄領八萬人前去抗敵。謝玄先派精兵五千,分頭擊敗秦軍。其後苻堅登上城樓,看到晉軍隊伍嚴整,忽然變得膽怯,再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,以為都是晉兵,便誤會對方實力強勁。後來苻堅在淝水一戰中終被打敗。秦軍在逃亡時,聽見風聲鶴叫,都懷疑是晉兵追來。一草一木都懷疑是敵方的士兵。
草木皆兵成語相似詞:風聲鶴唳、疑神疑鬼、杯弓蛇影。
草木皆兵成語反義詞:安然自若、處變不驚。
以有效的互動,搭起學習的橋樑,讓學生提升作文能力,更懂成語相似、相反詞、出處、及如何運用成語讓作文發光發熱,學習變得好玩又有趣。想擁有優質的學習方法及更多好玩的成語故事?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