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:紙上談兵典故及紙上談兵的成語意思
紙上談兵?有紙上談作戰?這樣效果好嗎?紙上談兵是什麼意思?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紙上談兵的成語吧
紙上談兵成語釋義:形容不切實際的空談。
紙上談兵成語出處/探源清‧李寶嘉‧官場現形記‧第三十一回:「畢竟書生之見,全是紙上談兵。」
紙上談兵成語典故:據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.趙奢》載,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,從小熟讀兵書,說起用兵的方法有條有理,自覺天下人都無法超越他。有一次,與父親談論起作戰之道時,連父親也都駁不倒他。可是趙奢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稱頌嘉許的事,並且告訴妻子說:「作戰是一件攸關生命安危的事,而趙括卻看得太容易了,將來趙王沒有用他當將軍就罷了,如果起用他,那麼讓趙國大敗的一定就是趙括。」
後來,秦國出兵攻打趙國,當時趙奢已經去世,相國藺相如又病重無法輔政,只剩大將軍廉頗獨撐大局。廉頗治軍有方,深謀遠慮,他見秦軍強大,不能硬拚,於是下令堅守營壘,不理秦軍百般挑戰,使秦兵久戰無功。於是秦王便派出間諜,散布謠言說:「秦軍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統領大軍。」結果趙孝成王竟中計想改派趙括替代廉頗,但趙括的母親卻上書表示反對,藺相如也表示同樣意見,說到:「趙括雖然熟讀兵書,卻不懂得靈活運用,非大將之才。」但趙王不聽建言,還是派了趙括領兵抗秦。趙括接掌兵權後,馬上改變廉頗的戰略,軍官也大批更換。
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,非常高興,用計截斷趙軍的運糧後路,圍困趙軍。過了四十幾天,趙軍糧草吃盡,趙括率領精銳部隊企圖突圍,結果遭秦軍亂箭射死,趙國四十萬軍士也都被秦軍俘虜,並且被活埋。
紙上談兵成語相似詞:閉門造車、盲目行事、憑空捏造。
紙上談兵成語反義詞:親身體驗、量體裁衣。
基測和統測加考作文,如果不想進作文補習班,費時費錢,又費力,學生有無可能通過自修的管理,來提升作文能力,實際上只要多了解成語,熟悉成語的用法,往往不須太長的時間,學生的作文能力就會像吸星大法般的提升,